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為信息通信業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政府工作的十大任務,“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排在首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和主要陣地。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主力軍,信息通信業不僅自身就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
積極改造傳統產業。《決定》提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也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基本盤,要推動其轉型升級,絕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在7月初舉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表示今后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就是要著重抓好《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的落實,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支持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使之成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在這一過程中,信息通信業承擔著重要使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可助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讓老樹發新芽、添活力。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決定》提出,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以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已經深度融入其中,給產業升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約為13%,成長空間和潛力巨大,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我國市場規模巨大,應用場景豐富,新興產業前景廣闊。未來應系統推進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推動5G、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決定》提出,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工信部等七部門此前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也提到,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在明確的六大未來產業方向中,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下一代移動通信、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先進計算、數字孿生等技術和應用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通信業的優勢領域。信息通信業應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科技創新成果真正應用到產業發展上,不斷培育新動能、形成新優勢。
新征程上,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廣闊,機遇難得。信息通信業應加強基礎性、前瞻性技術研究,適度超前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目,加快補齊短板,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助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為加快新質生產力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來源:人民郵電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